這是我今年讀過的最重要的關於科技就業的文章,作者是 @osvllc -- 由 @elleinelysium 寫的客座文章(以下是 2 分鐘的摘錄),優雅地表達了我一直在對你們大喊的內容: David Le 對他的工作感到無聊,所以他找了一份新工作——而且從未辭去舊工作。 只是他非常高效——他在 20 小時的工作周內完成的工作比他的同事在 40 小時內完成的還要多。他想:“如果我能以兩倍的速度完成你的工作,為什麼我不能做兩份每週 20 小時的工作,而不是假裝在一份工作上工作 40 小時?” 於是他找了兩份薪水工作,都是科技行業,並且每份工作的收入都超過六位數。那時他意識到自己可以更快地達成儲蓄目標。“如果你能在三年內雙重工作,那麼從技術上講,你就是在工作六年,”他告訴我。“你實際上是在半時間內達到退休。” 這個想法在疫情期間變得更加普遍,當工作轉到線上,做兩份工作變得像運行兩個 Slack 實例一樣簡單。那時 Overemployed 社區成立了,這是一個超過 5,000 名工作者的社群,幫助彼此應對雙重就業的後勤和法律障礙。 “有一位普通的同事同時有九份工作,”Le 說。“我想他曾經賺過 900,000 美元。” 這並不是說沒有風險。Le 的一位朋友參加了一次線上面試,結果洩露了自己的身份,最終失去了兩份工作,而一些高調的案例則揭露了那些過於努力利用系統的人。(順便提一下,David Le 不是我來源的真實姓名。)但除非兩家公司之間存在利益衝突,否則為什麼工作表現良好的員工不應該追求兩份工作呢? 正如 Le 所指出的,這比安靜辭職要好——有很多人花費大部分的 40 小時工作時間什麼都不做。“在疫情前和遠程工作之前,大家都在水冷器旁聊天,對吧?”Le 說。“每個人都有他們的長午餐、散步和抽煙時間。” 為什麼不在這些時間內更有效率呢?“我不喜歡安靜辭職,因為我太活躍了,”Le 說。“那些過於雄心勃勃的安靜辭職者正在做兩份工作。” 我算是其中之一。在我的大部分職業生涯中,我都有一份日間工作和一個副業寫作的實踐。這始於我二十出頭的時候,當時我在舊金山灣區的一家科技初創公司工作。我想在我的工作中表現出色,但我不願意犧牲我的個人抱負。於是我想出了一個竅門,將有限的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任務上。每天早上我都早起,問自己:“今天對我來說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我花了兩個小時寫作、向作家和媒體機構推銷,並在上班前建立我的在線出版物。當我到達辦公室時,我轉換思路,問自己:“今天對我的 CEO 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無論是什麼,我都在早上全力以赴地解決它。如果他在向投資者推銷,我就幫他準備幻燈片並研究可以推銷的人。如果他想給重要的分析師留下深刻印象,我就根據他們的需求制定營銷活動。 結果是,我總是在朝著我的個人夢想努力,而我的老闆認為我做得很好... -- 在精彩的 OSV substack 上閱讀完整內容: 感謝 @jposhaughnessy 在你的平台上介紹這麼優秀的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