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話題
#
Bonk 生態迷因幣展現強韌勢頭
#
有消息稱 Pump.fun 計劃 40 億估值發幣,引發市場猜測
#
Solana 新代幣發射平臺 Boop.Fun 風頭正勁
由於隱私最近成為一個主題,而我曾經站在這個問題的兩邊,讓我分享一些關於「隱私悖論」的內容,便利性總是勝出。
每隔幾個月,互聯網就會重新發現「隱私」。
新的數據洩露事件登上頭條,政府推動新的法案,加密Twitter宣稱隱私是一項人權。
然而,什麼都沒有改變。
我們仍然使用相同的應用程式,點擊相同的卡片,接受相同的Cookies。
事實很簡單:人們只在隱私影響到便利性時才會關心隱私。
每個人都說他們關心隱私。我是說,很多調查聽起來令人放心。例如:
- 根據皮尤研究中心的數據,71%的美國人表示他們擔心數據收集。
- 在亞洲,68%的用戶聲稱他們「有點或非常」擔心。
- 在新加坡,77%的人在與品牌在線交易時將隱私列為首要關注。
但行動卻講述了不同的故事。
儘管擔心隱私,我們仍然使用Gmail,自動保存我們的卡片以便一鍵結帳,並用我們的行為數據換取折扣或速度。
我們說我們在乎——直到摩擦出現。
便利的舒適感。支付最能揭示這一悖論。
每一筆@Visa、@Mastercard或@AmericanExpress交易都留下數字痕跡:你在哪裡購物、花了多少錢,甚至商家的類型。
這些數據流經銀行、處理器和分析公司。儘管如此,卡支付仍然占主導地位——不是因為它們是私密的,而是因為它們毫不費力。
對於大多數零售用戶來說,便利感就像價值。...
熱門
排行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