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我意識到宏觀經濟學很可怕,但這裡有一個重要的說明: - 目前 AI 並沒有 *生產* 大量的實際商品 - 巨大的數據中心 *投資* 實際上只是隨意花錢 - 所以,限制 AI 不會崩潰經濟 **前提是** 美聯儲隨後降低利率。
當人們在某個尚未產出的事物上投資數千億美元時,這可能會通過促使更多資金流動而產生宏觀經濟影響。但美聯儲也可以通過降低利率/創造貨幣來實現同樣的效果。
如果人工智慧尚未提供大量關鍵服務或製造大量商品,那麼因為對人工智慧的*單純投資*而出現的繁榮與人工智慧技術無關。這只是更多資金流入的產物。他們不如去買鬱金香。
**如果**美聯儲能夠保持警覺,他們可以通過降低利率來抵消僅僅是消費和尚未產生生產力的投資所帶來的下行波動。 這在2013年得到了最近且戲劇性的證明,如果你不記得聽說過這件事,那是因為美聯儲那次做得很好。2013年,美聯儲成功地抵消了政府支出的突然大幅削減,即所謂的「預算削減」。一些偏左的經濟學家預測,如果政府支出突然削減,將會產生混亂和經濟崩潰,因為流通的資金減少。市場貨幣主義者則表示,不,這不會造成混亂,只要美聯儲創造更多的資金流來穩定整體支出(這被稱為「總需求」);那麼政府支出的突然大幅削減就不會產生連鎖反應。 貨幣主義者表示,只要中央銀行採取正確的措施來抵消由於借款金額或資金流動速度變化而產生的系統性波動,削減政府支出是安全的。 市場貨幣主義者證明了他們是100%正確的。我仍然清楚地記得這個2013年的案例,因為在年初我當時不確定該相信哪個經濟博客;我看到不同的理論提前做出預測,並見證了誰是對的,誰是錯的。 我們可以關閉整個人工智慧產業和所有的投資,而一個警覺的美聯儲可以在波動影響普通人之前簡單地抵消這些波動。那些仍在建設的數據中心目前還沒有實際上*生產出對你生活重要的實際商品和服務*。目前它們主要是(a) *消耗*大量的勞動力、材料和投資,以及(b) 影響資金流動的多少。 如果美聯儲能夠保持警覺,他們可以在人工智慧關閉(或普通泡沫破裂)後平穩NGDP趨勢,並使整體經濟幾乎沒有影響。之後,實際上會有*更多*的勞動力和材料用於那些不是數據中心的項目。 當且僅當人工智慧開始生產對你的消費重要的商品和服務時,這種情況才會改變。但今天的事實是,經濟並不依賴於*僅僅是對人工智慧的投資*。這樣做只是隨意地投放資金,而美聯儲如果有能力,也可以隨意做到這一點。
有些人注意到目前的 AI 投資吸收了多少資金流,並得出結論,如果不是因為 AI,我們現在可能會處於第二次大蕭條。 這是一種合理的錯誤!但這是錯誤的,因為這是在一個事實上並非所有其他條件都相等的情況下進行的 ceteris paribus 推理,除非美聯儲完全不運作/不反應。 美聯儲定期調整利率,以規範資金流動的數量;他們試圖防止資金流動過多,導致的通脹超過某些最近供給方事件所產生的通脹。 因此,AI 投資——目前尚未實際*生產*大量商品和服務——在某種意義上*吸收*了美聯儲允許流動的最大資金量。 在所有這些 AI 投資未發生的世界中,美聯儲的利率會更低,其他地方的投資會更高。根據我對這一切運作方式的理解,沒有這些從事 AI 事務的七大公司,標準普爾 500 指數不會保持平坦。那個反事實的標準普爾 500 指數將吸收目前流向大型公司的投資。
我們現在當然要引入那些決定將他們的新使命定為為宏觀經濟文盲而奮鬥的 e/accs,並且他們需要相信任何否認總需求因果力量的荒謬宏觀理論,或否認美聯儲能夠對其施加影響的理論。
我,值得注意的是,僅僅是在傳達市場貨幣主義的宏觀理論,自從我在2013年看到它們的決定性預測成功以來,我一直在這樣做。我在這裡引用的觀點早於人工智慧的喧囂,並且一點也不受當前事件的影響。
你可能會合理地問「那麼,如果今天的聯邦儲備系統的能力不如2013年呢?」對此我沒有強有力的答案。我的弱答案是,政府喜歡較低的利率,這也是聯邦儲備系統需要朝著的方向,以取消人工智慧的削減。
但最終,你總是可以自食其果。我無法保證政府會有效率地行事,也無法保證相對獨立的聯邦儲備在適當的時候會做出這個政府似乎會贊同的正確決策。
不過,只要人工智慧的最大宏觀力量僅僅是*投資*,就有*方法*來抑制它或讓泡沫破裂,而不會摧毀更大的經濟。如果美聯儲不減息而反而自傷,那將是一個自我造成的傷害。
@jiejur @allTheYud @Ryan_Gasoline 這就是為什麼談論經濟因為錯誤投資的泡沫破裂而被摧毀是毫無意義的。這筆錢在泡沫的表面繁榮時期被浪費在無所產出的事情上。如果泡沫破裂降低了實際生產,那就是一個金融問題。
145.9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