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ther 正在尋求通過私募融資籌集高達 200 億美元,目標是在最新一輪融資中達到 5000 億美元的估值。 不要低估穩定幣領導者的意志,他們想推進的東西,正如 bn 推進 Aster 不成也得成, Aster 之於 Bn,Plasma 之於 Tether ,他們究竟想構建多宏大的穩定幣格局和場景? 這麼多年除了 IEO 那個債券,Tether 相關的項目少之又少,Cricle 上市後的成果多多少少也刺激到了他們,怎麼辦得接招啊,作為美元的暗之手,本來就表示過不會上市,只能發動一系列代理“戰爭”。 BSC 不是 Bn 而是由社區開發的,OKB 不是 OKX 平臺幣,Plsama 與 Tether 毫無關係。 想到另一個話題。 交易所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技術?產品?服務?收入?流動性?上幣量?牌照?眼光?運氣? 上面的原因可能都有,但資沉規模能解決上述大部分問題,這其實又繞到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上了,可能把它變成有一些雞而且有一些蛋的問題更好。 當資沉是對手的十倍的時候,對手還有辦法競爭嗎?技術產品能請到最好的,很多東西捨得下成本能提升到更好的方案,各種不好都是成本問題。 幣安總有一天會與 Tether 競爭的,就像 Openai 想造芯片與英偉達競爭,也能夠理解孫哥守著 USDT 躺賺也居安思危想把 USDD 做起來。 鑄幣權,哪怕是閹割版的鑄幣權也是會讓人瘋狂的東西,看這穩定幣體量的增長,看美股龍頭市值的增長,看世界首富資產數字的增長,我們不賺錢就會變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