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0 的市場定位與任何其他穩定幣提供商完全不同。其抵押品基礎設施已經被推向了金融堆棧和價值網絡未來運作的前沿。對此我感到非常樂觀。 以“消費者的方式”思考 MetaMask。 MetaMask 擁有一個用戶網絡——那些希望以自我保管方式投資加密資產的人。它與不同的金融交易場所(所有協議)集成,並與其貨幣資產的發行基礎設施(M0)連接。關鍵在於,MetaMask 擁有用戶,而其基礎設施將他們連接到所需的各種提供商。 在金融領域之外,你也可以找到許多相似之處:構建用戶體驗並通過互操作性與第三方集成的基礎設施,無論是在支付方面還是金融方面。 未來的“銀行”將是貨幣基礎設施和互操作性提供商,為擁有最終客戶的軟件公司提供創建無縫金融和支付體驗的方式,以滿足他們的用例。 而 M0 完全掌握了這一點。它沒有將貨幣視為中心——與軟件擁有最終客戶相對——而是構建了基礎設施即服務,為軟件提供服務。這與許多其他人所嘗試的方向完全不同。 未來的“銀行”是連接不同金融點的基礎設施,每個基礎設施都由專業參與者驅動。下一個摩根大通將會是這樣的。歸根結底,只有那些遵循技術範式構建的人才能真正釋放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