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利福尼亞DFPI,你們還在營業嗎??? Tomo就在你們的後院,經營著一種赤裸裸的非法業務。 州監管機構還存在嗎?
Jason Mikula
Jason Mikula12 小時前
也許沒有哪家公司能更好地說明消費者保護如何在美國失敗,TomoCredit就是一個例子,我的行業同事@AlexH_Johnson公正地將其描述為一個騙局: 是的,我們又在談論這個。 Tomo現在已停產的卡產品的設計本身就存在問題:7天的還款周期和要求的電子直接扣款似乎違反了《電子資金轉移法》,該法禁止將電子直接扣款作為信貸擴展的前提條件,並要求卡發行人在付款到期日前至少21天提供帳戶對賬單。 但針對Tomo、其銀行合作夥伴CFSB以及三大信用局的多起訴訟表明,問題遠不止於此。 根據對該公司的訴訟,Tomo在其卡帳戶上提供了不準確的數據,在消費者對不準確數據提出異議時未進行調查,試圖向消費者收取不應支付的債務,並使用激進和誤導性的催收手段,包括告訴借款人根據美國法律不償還債務是"非法的",並威脅"資產扣押"。 在TomoCredit的案例中,似乎每一方在每個環節都未能防止消費者受到傷害,並且在大多數情況下未能為受到傷害的消費者提供補救: -Tomo的投資者,包括@Mastercard和@MorganStanley -Tomo的銀行合作夥伴CFSB -Tomo的卡網絡,再次是Mastercard -@TransUnion、@Equifax和@Experian,允許TomoCredit提供不可靠的,並且通過其TomoBoost產品提供虛假的信用記錄數據,持續了太久 -CFPB,收到了數百個關於Tomo的投訴,但從未對該公司採取行動 -以及州監管機構和州檢察長,儘我所知,從未對該公司採取行動 儘管Tomo已被信用局踢出,但它仍在行銷其虛假的信用記錄即服務產品,向脆弱的消費者發送垃圾郵件和不必要的短信——甚至使用暗示其提供的是真正信用卡產品的圖像和語言。 如果美國的消費者保護機制無法阻止像TomoCredit這樣的明顯騙局,消費者在新興技術(如生成性AI、P2P支付、加密貨幣和穩定幣)加速帶來的騙局和欺詐浪潮中將如何應對,尤其是在CFPB被削弱的情況下? 今天的《金融科技商業週刊》中對此及更多內容進行了全面分析。
2.5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