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話題
#
Bonk 生態迷因幣展現強韌勢頭
#
有消息稱 Pump.fun 計劃 40 億估值發幣,引發市場猜測
#
Solana 新代幣發射平臺 Boop.Fun 風頭正勁
我的朋友 Valla Vakili(前 Visa 和 Citi Ventures)寫了一篇關於穩定幣實際代表什麼的挑釁性文章,這是「金融界第一個真正的數位格式變革」。
這是我讀過的對該主題最獨特的處理之一,也是試圖了解這種轉變會是什麼樣子的人的必讀之作。
他不在 Twitter 上,所以我在這裡引用最突出的段落:
數位格式轉變的歷史更多地揭示了穩定幣的潛力,而不是關於穩定幣是否是「真錢」的爭論。關注貨幣屬性就像透過鎖定在 MP3 音訊品質的爭論中來想像音樂的未來。突破性的見解來自於了解數位格式可以實現哪些類型的業務。
格式的改變創造了局外人時刻。好萊塢無法想像 Netflix,因為他們思考的是影院窗口,而不是點播流媒體。唱片公司無法想像 iTunes,因為他們在專輯中思考,而不是歌曲。金融業從未發生過真正的數位格式變革,因此創新一直受到現有基礎設施的限制,限制了局外人改變音樂和影片的創意重塑。
穩定幣讓外人進來。這並不意味著數字貨幣與數字媒體相同——貨幣受到監管,人們的賺錢、支出和損失與消費內容的方式非常不同。但數位貨幣需要經歷相同的基本步驟:改變客戶行為並圍繞新的用戶體驗建立持久的業務。
除其他原因外,他的論點進一步增強了我的信念,即我們應該對銀行甚至金融科技公司等金融「內部人士」實施穩定幣持懷疑態度。對我來說,摩根大通極不可能弄清楚這些問題,在較小程度上,Stripe 也無法解決。
Circle 和緊隨其後的其他加密原住民是值得關注的人。他們不拘泥於舊的格式,無論是在經濟上還是其他方面。
整篇文章值得一讀和進一步討論。法定貨幣的未來是什麼?不是作為金融問題,而是作為用戶體驗?
下面的鏈接
5.06K
熱門
排行
收藏